-
8月14日,沿着“班列”看上合大型融媒体报道组记者走进天津东疆港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见证满载55个集装箱、价值约220万美元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启动,一路向北,正式出发。 在这趟旅程中,这列被誉为“钢铁驼队”的班列将穿越7800公里的欧亚大陆,途经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最终抵达莫斯科别雷拉斯特枢纽场站。据天津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经营开发部主任李志武介绍,这趟班列搭载了汽车、家具和家电等日用品,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的助力下,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此外,随着今年第二线束的开通运营,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能力也将由每年40万标箱逐步提升至每年80万标箱。进一步增强了其物流枢纽地位。 中欧班列被誉为新丝路上的“钢铁驼队”,以其高效的运输能力和庞大的货运量赢得了世界的瞩目。记者和李志武主任一起算了笔账:以一列100节车厢的班列为例,其总运力可达2000多吨,相当于四、五个古代大型骆驼商队同时出发的运力。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9...
-
8月12日10时50分,一列满载服装、家具、汽车零配件等“河北制造”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启程,驶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高邑网点今年开行的第242列中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22%。自2018年首列“石家庄—莫斯科”中欧班列开通以来,该网点已累计发送中欧(亚)班列超1500列,架起了联通亚欧大陆的“钢铁桥梁”。 2018年,石家庄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时,全年仅发送3列。如今,该中心中欧班列每周固定开行7列,单月最高开行量突破45列。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家具、轴承、服装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家用电器等高科技产品,覆盖俄罗斯、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50多个亚欧城市。 今年3月份以来,国铁集团敞开受理中欧班列需求,为客户运输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石南营业部经理王新山指着调度室电子屏介绍。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班列货重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零配件单品类增幅达10%。 班列数量激增的背后,是一套精准的运输“组合拳”。石家...
-
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6日,一列满载轮胎、豆油的中欧班列抵达满洲里铁路口岸,换装后驶向西安国际港站。据统计,今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的班列已超过30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30万标箱,通行量占全国总量26.6%。 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个铁路口岸组成。目前,通行线路已增至27条,覆盖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联通国内长沙、郑州、成都等60余个城市,运输货物涵盖电子产品、轻纺百货、粮食豆油等12大品类。 近年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综合保障能力,积极发挥三大口岸集群优势,满洲里铁路口岸建立了一体化工作制度,推动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全力压缩了回程班列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绥芬河铁路口岸依托数字口岸系统快捷高效优势,通关效率实现大幅提升;同江铁路口岸充分利用“四场一所”联动优势,提升作业计划精准度,实现“快装快卸、快进快出”。 下一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围绕基础设施升级与服务...
-
土耳其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副部长恩维尔·厄斯库尔特4日说,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从中国出境到入境土耳其用时已缩短至15天。 当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一场发车仪式上,两列从中国抵达土耳其的中欧班列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分别开往波兰罗兹市、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厄斯库尔特介绍说,其中一列发自成都,运载508吨货物,从新疆阿拉山口,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东部边城卡尔斯,用时缩短至15天。 据了解,受通关效率、里海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欧班列从中国出境经“中间走廊”入境土耳其,以往用时经常超过20天。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间走廊”货运时效逐步提高。 厄斯库尔特告诉新华社记者,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对中国、土耳其和欧洲来说,都是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他说,未来目标是将阿拉山口至卡尔斯段用时缩短至10天。 “中间走廊”也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起自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里海水域、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延伸至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