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2
    刘肖玉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1月,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成功获批,为青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大空间。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一季度,青岛地区中欧班列开行194列,同比增长17.6%,数量和增速均位居省内第一。目前,青岛市中欧班列已常态化开行32条中欧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  在中欧班列运输网络中,位于沿线重要城市或物流节点的集结中心,是承担货物集结、转运和分配的关键枢纽节点。今年1月,“青岛—霍尔果斯—阿腾科里—塔什干”快速班列服务产品上线,一趟满载汽车零配件的班列由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驶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途经阿腾科里口岸进行特定班列快速换装,换装时间由拥堵情况下的至少7天缩短到1天,极大缩短了口岸通关时间,提高货物整体物流运输效率。这是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和齐鲁号阿拉木图集结中心通力协作、共同组...
  • 2025-05-12
    刘肖玉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发送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3.1%,日均装车17.9万车,同比增长4.2%,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一季度国家铁路货运量突破9.7亿吨的成绩单背后,是一场悄然改变中国经济运行逻辑的"三链重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体现在数字增长上,更在于铁路货运正从传统运输工具蜕变为重塑产业链、激活供应链、连通全球链的战略支点。 产业链重构:从"运输服务商"到"链主企业"的角色跃迁。在包钢集团与呼和浩特局的3150万吨物流总包合同中,铁路部门已悄然完成从"承运人"到"供应链规划师"的转型。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效率提升——包钢厂内货车停留时间从36小时压缩至23.7小时,更意味着企业物流成本下降15%以上。在合肥光伏玻璃企业定制的"点到点"快速班列上,铁路货运正深度嵌入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实现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链条管控。这种角色转变在大宗商品运输领域尤为显著:新疆煤炭企业与乌鲁木齐局的"一对一"服务模式,使疆煤外运量突破8000万吨,不仅保障了...
  • 2025-05-09
    张岩
    近日,一列满载45节车厢、90标箱的曹妃甸-俄罗斯(巴古利纳亚)中欧班列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站鸣笛发车,本趟班列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全程4330公里,预计10天左右到达目的地。这是自2023年11月我区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以来首列发往俄罗斯的国际班列,是我区继成功开通霍尔果斯口岸周四图定班列后,拓展新的班列运行线路的又一实际举措。今年以来,我区已经发运中欧(亚)班列18列。 下一步,我区将推进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国际班列规模化、图定化运营,为促进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掌心曹妃甸...
  • 2025-05-09
    张岩
    汽笛长鸣惊海天,铁龙飞驰贯亚欧。5月5日,一列装载72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邯黄铁路渤海东站Ⅲ场驶出,向8300公里外的莫斯科进发。这条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正以更强劲的动能融入全球物流版图。今年以来,黄骅港中欧班列共开行29列,装载标准集装箱890个,总货重9469.637吨,总货值2.1亿多元。 这趟满载“中国制造”的班列之所以能高效启程,得益于“海铁联运”的创新实践。家具、家电设备、化工材料等货物从宁波港、上海港、南沙港抵达黄骅港后,直接在渤海东站完成铁路编组,经石家庄国际陆港转运,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海运的低成本与铁路的高时效在这里实现无缝衔接,全程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较传统海运节省近20天。”沧州港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风祥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在渤海东货场,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印证着这条运输走廊的活力。自2024年5月首列班列驶向莫斯科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黄骅港—莫斯科”“黄骅港—阿拉木图”两条干线相继贯通,开行班列频次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