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欧班列为主体的“两基地一班列”运营质效稳中有升,在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支点、提升陆海联运枢纽能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地的首个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历经11年发展,已经成为连接中亚与太平洋的重要物流枢纽。今年1至6月份,基地和东门无水港完成集装箱运量31.14万标箱,同比增长3.1%。截至目前,基地已稳定了中亚—连云港—日本、东南亚、韩国、欧美等国家地区的过境运输大循环运输格局,形成14种过境核心货种,铁合金、钾肥、铅锌锭、温石棉等过境货量居全国前列。 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同步发展。上半年园区物流量达3941万吨,同比增长15.4%,建成6个海外仓,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建汽车零配件分拨基地。园区已贯通“公铁河海”立体运输网络,未来将强化多式联运降本增效,推动海外仓与高标仓一体化运营,创新物贸联动模式。 中欧班列领先优势...
-
7月29日,从湖北港口汉欧国际获悉,该企业于近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州,分别揭牌成立“湖北港口汉欧国际俄罗斯(莫斯科)货物集散中心”与“湖北港口汉欧国际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直采基地”。湖北港口汉欧国际俄罗斯(莫斯科)货物集散中心地处莫斯科北30公里,配备专业海关监管仓、集装箱装卸区及整车验车平台,可提供“班列+清关+配送”一体化服务,解决传统跨境物流断点问题,增强对欧亚大陆双向市场的辐射能力。 湖北港口汉欧国际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直采基地,则瞄准新西伯利亚州的丰富资源。该州作为俄罗斯第三大经济中心,盛产大麦、小麦、食用油等农产品。依托中欧班列(武汉)回程班列将构建“农产品”物流走廊,为俄罗斯农产品开辟稳定出口通道。 未来,湖北生产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货物通过物流枢纽可快速分拨至当地市场,俄罗斯的木材、农产品等货物也将高效直达湖北,形成“鄂货西出、资源东输”的双向快车道模式。 截至2025年7月,中欧班列(武汉)累计承运俄罗斯方向货...
-
7月27日,记者从市外经贸公司获悉,今年截至7月25日,乌兰察布中欧班列开行量达80列(其中去程52列;回程28列),同比增长36%。中欧班列自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开行总量已达914列,(其中去程718列、回程196列),总货重58.35万吨,总货值16.79亿美元,在区域化发展、产业融合、多元化等方面呈现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我市积极拓展“乌兰察布+”集结模式,开行“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俄罗斯”农副产品班列23列,实现自治区本地货物贸易额4175.82万美元。同时与中国-上海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合作,开行“上合示范区-乌兰察布+俄罗斯”班列15列,运输货值2739.37万美元。 为实现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我市着力推动中欧班列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开行“运贸一体化”回程班列,为本地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运输、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从俄罗斯采购亚麻籽、燕麦等生产原材料1.1万吨,实现贸易额3500万元。 在班列产品多元化开发上,我市更是亮点纷呈。开发海铁联运班列产品,...
-
7月27日16时,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机电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截至当天,今年经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超过1万列。 图为7月27日,乌鲁木齐海关所属霍尔果斯海关关员正在对出境中欧班列进行监管。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新疆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中欧(中亚)班列事业蓬勃发展。乌鲁木齐海关抓住契机,今年5月在霍尔果斯海关率先落地实施“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进口货物通行时间从2-3天压缩至16个小时内,平均2小时完成一列返程班列换装,日均进出境中欧班列达27列以上,实现了单证智慧申报、海关智能检查、关铁信息共享。 韩星所在的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在霍尔果斯口岸做外贸已有10年。“中欧(中亚)班列因运输时效快、周期稳定,已成为诸多客户在亚欧国家间进行商品运输的首选方式。”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代理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超1300列,同比增长10%。 “我们积极落实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