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9
    张岩
    8月16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列载有休闲鞋、服装等货物的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国际物流港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首条自贸区始发的中欧班列已开通10周年。 据厦门海关统计,10年来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1378列,载货12万标箱,货值逾355亿元(人民币,下同),货物种类覆盖电子、机械、日用品、生物医药等超千种。自2015年8月16日首列开行以来,中欧(厦门)班列已从最初的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线路,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多个城市,相比国际海运可缩短10至20天运输时间,为电子信息、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出口欧洲大陆提供了更加高效畅通的物流方案。同时俄罗斯的木材、比利时的聚乙烯等货物也循着铁轨来到中国,实现了双向奔赴的贸易繁荣。 “作为班列最早运营平台之一,我们很高兴见证了中欧(厦门)班列的不断成长。”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鹭超回顾中欧(厦门)班列发展历程,感受深刻。“一开始,班列装载的主要是服装、陶瓷等小商品,现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各种高附加值产品源源不断加入。”作为...
  • 2025-08-19
    张岩
    8月7日,一列满载希望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从成都铁路枢纽城厢站鸣笛启程,它将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这一趟旅程,不仅是货物的运输,更是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标志着成都国际班列辐射境外城市增至126个,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活力。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它以稳定、高效的运输方式,为中外企业搭建了可靠的贸易通道。此次从成都出发的班列,搭载的55柜货物,涵盖了众多领域,将满足沿线国家民众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的生产需要,有力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成都国际班列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是中国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的有力见证。从最初的几个境外城市,到如今覆盖126个,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深化合作、增进互信的成果。它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也让中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注...
  • 2025-08-17
    张岩
    作为一个在内陆城市长大、从未踏足边境也暂未出过国的人,对“口岸”的想象,大抵是资料里的“咽喉要道”,或是影视剧中驼铃叮当、商队云集的古老驿站。当然,在时代背景下,我深知这里必然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直到随“沿着班列看上合”报道组飞抵伊宁,再驱车深入这座名为“霍尔果斯”的边境之城,那些模糊的轮廓才被真实的色彩填满。 这里,民族风情的建筑元素与现代楼宇和谐共生。随意步入街边小店,菜单上的各色美食与满室浓郁的民族风情,都在无声地诉说:这里是新疆。新疆朋友的热情,不仅暖了胃,更铺平了采访的路。免签政策下的夜市,俨然一个微缩的“国际社区”,各国面孔流连于美食与货摊之间。我们渴望了解他们的故事,却迎面撞上了语言的壁垒。正一筹莫展之际,幸遇哈萨克族姑娘叶丽娜。她不仅欣然分享自己的见闻,更主动请缨充当翻译。在她的热心“搭桥”下,那些异国游客的鲜活感受,才得以汇入我们当晚的报道。一次采访受阻,竟意外收获了更接地气的民间视角和跨越语言的相助。 翌日,我们...
  • 2025-08-17
    张岩
    在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站场上,一辆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轰响着驶向东盟方向。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只是郑州航空港区大马乡任泽村的一片荒地。一年内,4座包装件站台仓库、4.6万平方米怕湿货物钢结构存放棚拔地而起,6束12条集装箱装卸线建成,黄沙岗,蝶变成外观宏伟、功能强大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港。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铁路作业区项目团队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在短短10个月内完成了常规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七局速度”。 “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抓进度!”项目负责人陈超磊在第一次施工推进会上的命令掷地有声,项目全体员工迅速达成思想共识,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投入到这场“生产大会战”。 “由于‘先天性’的工期紧张,项目秉承‘空间站满,时间占满,措施用满’的管理理念,一开工就掀起了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大干热潮。”回想起项目进场时的场景,陈超磊难掩激动之情。项目部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线划分为6个地块推进,平行独立施工,每个地块分为四...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