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据通报,河北上半年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633列,同比增长184%。 据介绍,在多项政策体系及各项精准措施综合发力下,河北中欧中亚班列开行量质齐升,上半年累计开行633列,同比增长184%;航空货运创新“空侧直通+机坪直装”监管模式,单票货物通关效率提升约70%,物流成本降低约30%,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152架次,货重2787.54吨;促进优化集装箱航线布局,保障13条集装箱外贸航线常态化运营。 据悉,针对河北省港口优势及近年来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特色,石家庄海关进一步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提升集装箱货物便利化,支持保税监管场所建设,确保跨境货物“出海”高效顺畅;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支持开展铁公多式联运,推行车边直装等便利化措施,打造畅通安全的国际公路直达运输通道。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2902.9亿元(人民币,下同),3月份以来环比持续增长,5月、6月实现同比连续增长。其中,河北省“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光伏产品)产品出口额126.7亿元,...
-
7月22日,2列满载元明粉、钛精矿的“北向班列”分别从成都、攀枝花鸣笛启程,驶向青岛、淄博;与此同时,首列满载电子设备、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北向班列”回程班列从青岛驶向成都。当天,2列“大湾区精品班列”也从成都和广州实现双向首发。同一时间实现两个班列、四地五列齐发。 记者在现场获悉,“大湾区精品班列”今日去程为成都城厢至东莞大朗,所载货物为四川本地副食品、调味品等,一趟班列25个货箱,载货总重超1300吨,2025年计划每日两地双向对开,实现“城厢—大朗”双向直达班列常态化运行;“北向班列”今日去程为成都城厢至山东青岛,所载货物为钛精矿、硫酸亚铁等,一趟班列50个货箱,载货总重1500吨左右,2025年计划每周开行2-3列,实现成都至青岛对开,攀枝花至淄博单向开行班列常态化运行。 “2023年12月10日首发的‘长江班列’,通过铁水联运,有效串联起成渝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较传统全程水运最高减少耗时三分之二,较全程铁路运输可降低成...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22日通报,自2022年7月15日开行以来,总额逾10亿元(人民币,下同)货物搭乘中欧班列(福州)出口。 当天,一列满载45个集装箱、货值近2000万元的列车从福州江阴港站发车,将经由满洲里前往东欧。 据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介绍,自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福州)每月开行1至2趟次,均实现满载运营,进一步打通了福州港连接欧亚的陆上跨境运输通道。 福州国际班列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扬明介绍,以前东南亚货物到欧洲,要经历海运、转运、铁路三次报关,耗时45天。如今,凭借多式联运电子提单可在福州完成海运、铁路、公路全程运输申报,时间压缩至20天,成本降低60%。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铁路物流中心莆田营业部经理余磊指出,与传统海运方式相比,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发展新模式具有性价比高、运输量大、安全性强的特点,让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将“中国制造”安全便捷地送出国门。三年来,中欧班列的货物品类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逐渐拓展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货物总价值累计...
-
记者21日从青海省2025年上半年外贸发展成就与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该省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10列,同比增长129%,创同期新高。 青海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和枢纽,是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2016年开通首趟中欧班列至2024年底,青海已累计开行国际货运班列429列,通达比利时、俄罗斯、印度、泰国、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10个国家的16个城市。 青海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马彩霞介绍,为保障物流畅通,青海省与重庆市签订深化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政策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实现通道、物流、经贸、产业的循环带动发展。 结合青海产业和产品特色,青海省商务厅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外贸企业月度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计划协商机制,根据外贸企业开行需求协调车皮运输计划,积极引导外贸企业通过铁海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面向欧洲、中亚、东南亚、南亚开展进出口业务,逐步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目前,青海已形成稳定的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