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副部长恩维尔·厄斯库尔特4日说,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从中国出境到入境土耳其用时已缩短至15天。 当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一场发车仪式上,两列从中国抵达土耳其的中欧班列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分别开往波兰罗兹市、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厄斯库尔特介绍说,其中一列发自成都,运载508吨货物,从新疆阿拉山口,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东部边城卡尔斯,用时缩短至15天。 据了解,受通关效率、里海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欧班列从中国出境经“中间走廊”入境土耳其,以往用时经常超过20天。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间走廊”货运时效逐步提高。 厄斯库尔特告诉新华社记者,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对中国、土耳其和欧洲来说,都是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他说,未来目标是将阿拉山口至卡尔斯段用时缩短至10天。 “中间走廊”也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起自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里海水域、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延伸至土耳其...
-
领导对大家的惦念与关怀,让忙碌的工作时光多了份治愈的甜,入秋的第一份仪式感,是饺子给的,更是并肩同行的温暖给的,希望大家带着这份暖意,继续奔赴热爱的工作与生活吧~
-
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6日,一列满载轮胎、豆油的中欧班列抵达满洲里铁路口岸,换装后驶向西安国际港站。据统计,今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的班列已超过30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30万标箱,通行量占全国总量26.6%。 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个铁路口岸组成。目前,通行线路已增至27条,覆盖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联通国内长沙、郑州、成都等60余个城市,运输货物涵盖电子产品、轻纺百货、粮食豆油等12大品类。 近年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综合保障能力,积极发挥三大口岸集群优势,满洲里铁路口岸建立了一体化工作制度,推动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全力压缩了回程班列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绥芬河铁路口岸依托数字口岸系统快捷高效优势,通关效率实现大幅提升;同江铁路口岸充分利用“四场一所”联动优势,提升作业计划精准度,实现“快装快卸、快进快出”。 下一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围绕基础设施升级与服务...
-
8月12日10时50分,一列满载服装、家具、汽车零配件等“河北制造”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启程,驶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高邑网点今年开行的第242列中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22%。自2018年首列“石家庄—莫斯科”中欧班列开通以来,该网点已累计发送中欧(亚)班列超1500列,架起了联通亚欧大陆的“钢铁桥梁”。 2018年,石家庄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时,全年仅发送3列。如今,该中心中欧班列每周固定开行7列,单月最高开行量突破45列。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家具、轴承、服装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家用电器等高科技产品,覆盖俄罗斯、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50多个亚欧城市。 今年3月份以来,国铁集团敞开受理中欧班列需求,为客户运输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石南营业部经理王新山指着调度室电子屏介绍。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班列货重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零配件单品类增幅达10%。 班列数量激增的背后,是一套精准的运输“组合拳”。石家...
-
8月14日,沿着“班列”看上合大型融媒体报道组记者走进天津东疆港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见证满载55个集装箱、价值约220万美元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启动,一路向北,正式出发。 在这趟旅程中,这列被誉为“钢铁驼队”的班列将穿越7800公里的欧亚大陆,途经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最终抵达莫斯科别雷拉斯特枢纽场站。据天津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经营开发部主任李志武介绍,这趟班列搭载了汽车、家具和家电等日用品,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的助力下,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此外,随着今年第二线束的开通运营,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能力也将由每年40万标箱逐步提升至每年80万标箱。进一步增强了其物流枢纽地位。 中欧班列被誉为新丝路上的“钢铁驼队”,以其高效的运输能力和庞大的货运量赢得了世界的瞩目。记者和李志武主任一起算了笔账:以一列100节车厢的班列为例,其总运力可达2000多吨,相当于四、五个古代大型骆驼商队同时出发的运力。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9...
-
在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站场上,一辆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轰响着驶向东盟方向。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只是郑州航空港区大马乡任泽村的一片荒地。一年内,4座包装件站台仓库、4.6万平方米怕湿货物钢结构存放棚拔地而起,6束12条集装箱装卸线建成,黄沙岗,蝶变成外观宏伟、功能强大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港。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铁路作业区项目团队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在短短10个月内完成了常规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七局速度”。 “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抓进度!”项目负责人陈超磊在第一次施工推进会上的命令掷地有声,项目全体员工迅速达成思想共识,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投入到这场“生产大会战”。 “由于‘先天性’的工期紧张,项目秉承‘空间站满,时间占满,措施用满’的管理理念,一开工就掀起了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大干热潮。”回想起项目进场时的场景,陈超磊难掩激动之情。项目部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线划分为6个地块推进,平行独立施工,每个地块分为四...
-
作为一个在内陆城市长大、从未踏足边境也暂未出过国的人,对“口岸”的想象,大抵是资料里的“咽喉要道”,或是影视剧中驼铃叮当、商队云集的古老驿站。当然,在时代背景下,我深知这里必然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直到随“沿着班列看上合”报道组飞抵伊宁,再驱车深入这座名为“霍尔果斯”的边境之城,那些模糊的轮廓才被真实的色彩填满。 这里,民族风情的建筑元素与现代楼宇和谐共生。随意步入街边小店,菜单上的各色美食与满室浓郁的民族风情,都在无声地诉说:这里是新疆。新疆朋友的热情,不仅暖了胃,更铺平了采访的路。免签政策下的夜市,俨然一个微缩的“国际社区”,各国面孔流连于美食与货摊之间。我们渴望了解他们的故事,却迎面撞上了语言的壁垒。正一筹莫展之际,幸遇哈萨克族姑娘叶丽娜。她不仅欣然分享自己的见闻,更主动请缨充当翻译。在她的热心“搭桥”下,那些异国游客的鲜活感受,才得以汇入我们当晚的报道。一次采访受阻,竟意外收获了更接地气的民间视角和跨越语言的相助。 翌日,我们...
-
8月7日,一列满载希望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从成都铁路枢纽城厢站鸣笛启程,它将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这一趟旅程,不仅是货物的运输,更是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标志着成都国际班列辐射境外城市增至126个,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活力。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它以稳定、高效的运输方式,为中外企业搭建了可靠的贸易通道。此次从成都出发的班列,搭载的55柜货物,涵盖了众多领域,将满足沿线国家民众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的生产需要,有力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成都国际班列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是中国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的有力见证。从最初的几个境外城市,到如今覆盖126个,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深化合作、增进互信的成果。它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也让中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注...
-
8月16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列载有休闲鞋、服装等货物的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国际物流港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首条自贸区始发的中欧班列已开通10周年。 据厦门海关统计,10年来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1378列,载货12万标箱,货值逾355亿元(人民币,下同),货物种类覆盖电子、机械、日用品、生物医药等超千种。自2015年8月16日首列开行以来,中欧(厦门)班列已从最初的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线路,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多个城市,相比国际海运可缩短10至20天运输时间,为电子信息、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出口欧洲大陆提供了更加高效畅通的物流方案。同时俄罗斯的木材、比利时的聚乙烯等货物也循着铁轨来到中国,实现了双向奔赴的贸易繁荣。 “作为班列最早运营平台之一,我们很高兴见证了中欧(厦门)班列的不断成长。”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鹭超回顾中欧(厦门)班列发展历程,感受深刻。“一开始,班列装载的主要是服装、陶瓷等小商品,现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各种高附加值产品源源不断加入。”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