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岗”蝶变世界级铁路枢纽港——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铁路作业区项目建设纪实
在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站场上,一辆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轰响着驶向东盟方向。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只是郑州航空港区大马乡任泽村的一片荒地。一年内,4座包装件站台仓库、4.6万平方米怕湿货物钢结构存放棚拔地而起,6束12条集装箱装卸线建成,黄沙岗,蝶变成外观宏伟、功能强大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港。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铁路作业区项目团队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在短短10个月内完成了常规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七局速度”。
“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抓进度!”项目负责人陈超磊在第一次施工推进会上的命令掷地有声,项目全体员工迅速达成思想共识,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投入到这场“生产大会战”。
“由于‘先天性’的工期紧张,项目秉承‘空间站满,时间占满,措施用满’的管理理念,一开工就掀起了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大干热潮。”回想起项目进场时的场景,陈超磊难掩激动之情。项目部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线划分为6个地块推进,平行独立施工,每个地块分为四个单元,分别进行土方开挖填筑、龙门吊基础、雨水箱涵、级配碎石铺设、水稳层摊铺、面板摊铺、给排水、通信、电力、房建等施工,各工序紧凑搭接,形成流水线式工序衔接,为施工进度的推进提供了有效保证。在施工高峰期开辟50多个作业面,近千名工人同时施工,24家分包单位交叉作业,连续取得了土方、面层、雨水箱涵等施工会战的胜利。2024年11月至12月,项目部连续两个月完成产值超2亿元,在业主双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获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称号。
“斜穿施工场地的西气东输管道迁改直到2025年5月20日才完成,此时距离最终节点仅剩1个月的时间。”陈超磊介绍道。面对6万平方米受影响区域,项目部投入8家队伍、60余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最终在6月10日圆满完成10.11万挖填土方、1.43公里西气东输管道拆除、16000平铺面、3020米管道及排水沟、720米龙门吊基础、1500米轨道铺设,290米排水箱涵等施工任务,展现了中铁七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风范。
项目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在方案优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项目优质高效建设。
集结中心项目有50.48万平方米的地基施工,原设计方案为强夯施工,施工周期长,对站场土方填筑作业形成严重制约,成为阻碍整体施工进度的关键瓶颈。项目技术团队与业主、设计方积极沟通,将地基处理由强夯变为冲击碾压,并在正面吊作业区路基表层增加了30厘米的4%水泥改良土,不仅增加了地基强度,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而且缩短了2个月的工期,大大提高了项目推进速度。
在85万平方米的站场及钢结构仓库铺面结构施工阶段,项目部积极引进先进工装设备,让项目生产“如虎添翼”。伸臂式激光整平机凭借高精度的激光定位系统,实现了铺面平整度的毫米级控制;地面抹光机器人以自动化作业模式,替代传统人工抹光,日均作业面积提升3倍以上;地面整平机器人通过智能路径规划,将施工误差控制在行业标准的1/3以内。在智能装备的技术加持下,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更使施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强力助推项目生产迈入快车道。开工以来,项目技术团队先后申报科研课题和各类专利9项,涵盖地基处理、智能施工、绿色建材等多个关键领域,不仅为项目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施工技术体系,也为行业同类项目积累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11亿元合同体量、9大专业交叉施工、10个月完工交付……”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项目团队以创新思维和系统化管理,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施工过程中,项目科学制定月度施工计划,对产值任务和工期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刚性执行;坚持生产周例会制度,定期梳理生产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得到及时解决。针对交叉作业等复杂挑战,每日组织班组长召开现场协调会,确保工序衔接顺畅高效。根据各劳务队伍的施工能力和优势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任务分工和管理措施,并创新采用“固定任务+争抢任务”的任务分配模式,对率先完成固定任务的队伍进行额外的任务奖励,大大激发了各施工队伍的生产热情。
同时,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行“323”管理模式,结合现场实际设立3个党员责任区,组建2支党员突击队,3名支委委员相互补台,鼓励党员在施工生产、技术创新、设计优化、成本管控等关键环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项目部积极对接属地政府、业主单位等,以党建联建、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红色朋友圈”,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党支部获评河南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回望这场攻坚战,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铁路作业区项目团队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精神,在重重考验中劈波斩浪,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建造奇迹。他们用钢筋铁骨般的担当与日夜兼程的实干,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建设者的使命与情怀,不仅为世界级铁路枢纽港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能,更在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镌刻下了浓墨重彩的奋斗印记。
信息来源:郑州国际陆港项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