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一列满载服装百货、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由武汉吴家山车站始发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武汉首列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也于18日从德国杜伊斯堡启程,中欧班列(武汉)全程时刻表班列实现双向贯通。 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是指按照沿线各国铁路商定的车次、线路、班期,以及固定的境内外始发、口岸、终到时间开行的中欧班列,并重点对出入境口岸站换装、交接等作业环节予以合理控制,运输时效更加高效,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的动能。 为服务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高效通行,阿拉山口海关定期梳理班列通关作业流程,确定监管重点难点,细化各环节操作规范,畅通口岸多部门间横向联系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加强与属地海关“点对点”联系配合机制,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做好班列货物的全流程监管,定期向相关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安排专人进行业务指导,积极保障“西部通道”高效畅通。 阿拉山口站作为本趟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出境站,积极与集团公司各相关部门联系沟通...
-
现代物流必须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交通物流新质生产力,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三方面能力提升空间大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交通减税降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等工作,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果。2023年,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显著,铁路、水运货运量占比分别为9%和8%,相较2015年分别提升1%和2.1%。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持续发展,“十三五”以来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速超20%。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排名由2014年第28位上升至目前第20位。我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物流运营管理智慧化水平不高。当前新技术新装备在我国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应用仍不充分,造成交通物流运行低效。人工操作叉车、塔吊等设备,依据经验进行装卸和堆存作业仍是物流园区内的普遍作业模式;部分公铁...
-
截至6月24日,经满洲里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达25936列、发送货物251万标箱,为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积极贡献。 中欧班列“东通道”是我国中欧班列运输量最大的铁路口岸集群。数据显示,自2013年中欧班列首次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开行以来,该口岸中欧班列通行量达到10000列用时超过7年,而从10000列到25000列仅用了3年时间。 如今,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约占全国口岸通行总量的三成,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21条,通达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覆盖国内哈尔滨、西安、成都等60个城市,货物涵盖日用百货、工业机械、农副产品等12大品类。 内容来源:新华社...
-
日前,随着一声清脆的火车鸣笛声,今年开行的第5列“通辽—满洲里—莫斯科”中欧班列在满洲里海关所属通辽海关关员的监管下,缓缓从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驶向满洲里口岸,预计13天后抵达莫斯科。据了解,该列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主要为瓶级聚酯切片,共110个集装箱,货值1600万元。 为保证国际物流大通道高效畅通,通辽海关设立“通辽—满洲里—莫斯科”中欧班列“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及延时作业服务,建立“关长现场调度、科长全程跟班、关员具体作业”监管机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同时,积极配合地方商务、交通、铁路等部门,与大连港和锦州港对接,加强与大窑湾海关和锦州海关的联系配合,助力构建陆海铁衔接的多式联运货运枢纽,依托通辽多式联运海关监管场所,实现货物运抵、申报、装卸、验放“一次办”,进一步为通辽市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统计,自1月18日“通辽—满洲里—莫斯科”中欧班列复开以来,已累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