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中欧班列开行最新数据公布:今年1月至9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304列,发送货物23.7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15.7%、15.3%,运量增速超长三角外贸经济增速。 作为我国外贸经济主阵地,长三角地区今年以来货物进出口总体增长较快,前8个月货物总值超10万亿元,其中,上海市同比增长0.6%,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增速达7.8%。为了更好服务外贸经济发展,上海局集团公司在中欧班列开行质量上下功夫,科学合理编排中欧班列运行计划,有效利用货运通道能力,用好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实现跨里海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截至目前,义乌、南京、合肥等地已组织开行跨里海中欧班列超60趟。 上海局集团公司聚焦服务品质提升,按照沿线各国铁路商定的车次、线路、班期,以及固定的境内外始发、口岸、终到时间,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自今年6月15日首开义乌至德国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以来,班列全程用时由原先的19天缩短至13天左右,目前已安全到发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30列,运送超过2900个标准箱。他们积极推出铁路快速通关便利化措施,...
-
草原铁路口岸运能不断提升,班列运量持续走高。今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中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2615列、同比增长8.4%,其中出境1414列、同比增长6.2%,入境1201列、同比增长11.1%;进出口货运总量327.8万吨、同比增长10.0%,运载标箱29.9万箱、同比增长9.3%,多项指标均实现增长。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关键节点。目前,途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连接德国、波兰、蒙古国等12个国家72个站点或城市,国内覆盖24个省区市64个城市;货物涵盖汽车、家具、建材等上万个品类,出境货物主要为电脑、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品类,入境货物主要为具有欧洲特色的汽车、红酒、橄榄油等。 从接运首趟中欧班列,到2022年突破万列大关,再到如今攀上1.7万列新高峰,不断跃升的数据展现了中国铁路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的积极贡献,也见证了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的高质量发展历程。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把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畅通作为运输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站场扩能改造,不断提高...
-
距离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还有不到20天。10月20日一早,今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抵达上海。这些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品将被电动货车装载转运,进博展品参展道路更加绿色。 从德国发车后,“中欧班列—进博号”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入境,全程运行11000多公里,承运的货物主要为化妆品和机械设备。 10月20日,满载第七届进博会展品的“中欧班列—进博号”列车驶入上海铁路物流中心闵行货场中储专用线。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自2021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便与进博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欧洲以及沿线国家企业赴上海参展进博会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助力进博会“展品变商品”。 中欧班列平台企业——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3年,上海已连续组织开行6列“中欧班列—进博号”,今年“中欧班列—进博号”数量将扩充到4列,货值超过3.8亿元人民币。...
-
10月18日,满载着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百货家电、化工品等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巴库。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累计开行超4000列。今年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推动中亚南亚西亚国家通道建设,开行规模不断扩大、通道能力持续扩充、运行品质稳步提升,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李保洲表示:“7月1日,满载日用百货、汽车及配件等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由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抵达阿塞拜疆巴库,此后该班列按每日一班常态化稳定开行。现在,从西安到德国曼海姆,通过跨里海、黑海运输走廊仅需29天,未来可进一步缩短至25天左右,运输时间相比全程海运节省一半以上。截至10月18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跨里海通道班列126趟,为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