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3日通报,今年前两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果蔬6242车,同比增长180%,创历史新高。记者3日在霍尔果斯口岸见到,一辆辆满载柑橘、番茄、火龙果的冷藏厢式货车有序排队,办理完海关通关手续后通过中哈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驶出国门。 “我们平均每天出口果蔬约30车,一车可装20吨。”霍尔果斯田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报关员张长江说,自从去年口岸实施农产品“口岸直通”作业模式后,果蔬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如今,中国果蔬出口中亚、欧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出口规模、品种也逐步扩大。针对出口果蔬不易储存、保鲜期短、受低温冻害影响大等特点,霍尔果斯海关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设立农产品专用窗口,支持企业采取“提前申报”的方式办理货物通关手续,实现果蔬出口“随到随报、随验随放”。 霍尔果斯海关还不断强化与口岸联检部门协作配合,依托“智能卡口”“单一窗口”等智慧海关建设,持续优化口岸...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石家庄国际陆港(以下简称国际陆港),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正缓缓驶出站台。今年首月,国际陆港,作为石家庄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支持建设的“四港之一”,共开行中欧班列125列,发送标箱15470个,货值达14.32亿元,货重1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94%、677%、231%、970%,创历史新高,国际陆港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强劲开启新年发展高潮。这些成绩都得益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的圆满收官。 2022年7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启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引导多方力量优化货运结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联网补网强链,合力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石家庄市抢抓机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天津成功入选首批支持城市。两年多来,石家庄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规划统筹、要素保障、协调联动,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目标,联合天津“四港引领、多极联动”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
-
3月3日,满载日用百货、汽车配件、化妆品等货物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量突破600列。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显著增长。西安铁路局联合园区各单位开展中欧班列降本提质增效攻关,成立精益改善团队,从需求受理、装车组织、上线发车等环节进行流程优化,经过反复验证实践,综合降低班列返程成本20%,集结效率较以前提高了52.9%。 2月28日,西安国际港站开行中欧班列24列,平均一小时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发出或抵达,创西安国际港站单日到发中欧班列最高纪录,充分展现了运输组织优化的显著成效。据了解,西安国际港站作为全国首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突破2.5万列的车站,已开通18条国际运输干线,连接国内26条集结线路,实现了欧亚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 为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开行品质,西安铁路局依托西安国际港站的区位优势,开发上线了智能场站综合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门禁采集汽车车号、箱号识别、视频监控数据、货物称重等功能,实现了与95306系...
-
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迎来两周年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662列成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东北亚开放新前沿的一张靓丽名片 两年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运输货物超过13万标箱,服务国内外企业2000余家,吸引了10余家物流贸易企业在沈阳投资,年均进出口货值超过2亿美元。先后开行了沈阳经同江北、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国际货运列车,加固“双驱动、三通道、六口岸 ”全网运行格局优势,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2024年,该中心回程班列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标志着中欧班列促进外贸“互赢局面”的逐渐形成。 目前,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具备3000个标准集装箱位堆存能力,每年可满足1500列中欧班列作业需求,实现了“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多国共运 ”的发展格局。中欧班列辐射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全球10余个国家30多个境外城市,货源地覆盖东北三省、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等地区,承运商品涵盖商品车、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10大门类、50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