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05
    刘肖玉
    6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 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介绍,目前,中欧班列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重庆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累计开行了近16000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过了5300亿元。 郑向东表示,我们判断,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中欧班列开行的班次和货运量持续扩大是确定的。这是因为在“硬联通”上,通道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目前开行的线路已经达到51条,可以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且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基本实现了欧亚地区的全覆盖。 此外,在“软联通”上,通道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庆全面推广快速通关、全程保险、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务,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开展铁路运单金融服务等多项试点,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供应链”上,物流安全保障持续强化。 郑向东指出,近期,在国际海运航路受阻的情况下,重庆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217%和190%,展现了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的韧性和...
  • 2024-06-05
    张岩
    西安国际港站内,停放着成片排列整齐的新能源汽车,崭新的车辆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们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乃至欧洲市场。为提高运量,铁路部门除了使用集装箱班列外,还专门采用JSQ6型车(即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来运载汽车。每节车厢分上下两层,能容纳9辆左右汽车,一趟中欧班列29节车厢总共能运载261辆汽车。去年,西安国际港站每个月能发出1至2趟中欧班列;今年,每个月能发出5至8趟。加上其他运输方式,现在每个月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往欧亚市场的汽车有三四千辆。 作为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中欧班列的运行打破传统海上运输的局限,稳定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为国际贸易物流服务提供了新选项。它的“加速”开行有力带动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从2013年开行80列到2016年开行1702列,再到2023年开行1.7万列,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越来越密集,开行频次越来越高。初期开行1万列所需时间是7年多,现在开行1万列所需时间是7个月。同时,中国与欧洲间铁路运输时间较开行之初普...
  • 2024-06-05
    张岩
    6月3日11时20分,一列承载着俄罗斯优质木材的49255次中欧班列抵达梁山港,进行铁路集装箱下水作业。当前,“铁路箱下水”是铁水联运模式的一次升级,通过多式联运一站式模式真正实现铁路站与内河港口无缝对接,打开了货物“高效、绿色、低碳、低成本”的通道。 据悉,这批铁路集装箱装载着俄罗斯进口木材,共计54节40尺的集装箱,顺利到达梁山港进行铁水箱直接下水装船作业,根据制定的铁转水路线在梁山港一路南下,发往太仓,最终送达客户手中。 此次中欧班列铁水联运新业务的开展,标志着梁山港进一步发挥区域集装箱枢纽港重要作用,持续放大港口“磁吸效应”,聚拢优质资源要素,不断推动多方客户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为服务全国全省战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强劲动力,全方位带动内河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梁山港将继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物流设施,顺应高效、低碳、环保的集装箱运输趋势,持续拓展新渠道、开拓新业务,立足客户需求,优化集成服务模式,构建现代综合物流新格局,奋力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
  • 2024-06-04
    刘肖玉
    中国网6月4日讯 据交通运输部官微消息,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构建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做好2024年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落实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要求,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关键节点,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拓展重点区域覆盖面,引导强化跨方式衔接、跨区域联动、跨领域融合,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交通物流堵点卡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安全稳定畅通,推进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通知》明确,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提质扩面,与前两批城市协同互补、互相促进,分布更加平衡合理。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增强跨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能力。巩固和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能力,同等条件加强支持尚未覆盖且具备实施条件的省份。鼓励产业关联度高、货...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