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惠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累计开行超过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今年1—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03列,发送货物12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实现质、量双提升,成为中欧贸易往来的生动缩影。 近些年,随着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口岸运输成为我国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从2016年至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由1700余列增加到超1.7万列,年均增长39.5%,开行数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欧班列凭借其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等优势,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为做好运输保障,铁路部门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推进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站扩能改造,动态掌握口岸交接、换装进度,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联劳协作,深入推进数字化口岸系统,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同时,持续扩大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开行数量由每周5列增至每周17列,覆盖重庆、义乌、武汉、广州等城市,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亚欧贸易“黄金通道”作用。 目前,中欧班列已通...
-
8月13日,一列跨越里海、黑海,直达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站开出,该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最终到达德国曼海姆,全程1.13万公里,预计9月9日达到德国曼海姆。 本班列是在原“西安-跨两海-欧洲”路线基础上,重新打造的升级版产品。采用了“专线专用”的集装箱船(300TEU)替代黑海内公共海运服务,缩短货物在波季等待船期的时间,提升黑海段“铁-海”间运输模式的衔接能力和黑海区域的运输效率;整列集装箱进入欧盟国家后,提前按计划使用自营的机车和车板,有效提高“海-铁”转运效率,缩短整体运输时效。比传统海运节省约三分之二时间。 来源:西安自贸港公司...
-
在连续下降5个月后,铁路货运量同比终于转正。 2024年前7个月国家铁路完成货运发送量22.57亿吨,同比增长0.13%,其中7月发送货物3.34亿吨,同比增长3.10%。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发布上述数据。 上半年,国家铁路货运量一路下滑,共完成货运发送量19.23亿吨,是三年来同期最低的一年。具体来说,2024年1-5月全国铁路货运量全部为降幅,分别为2.3%、2.9%、2.8%、1.6%和0.36%。 不过,下降趋势逐渐收窄,证明国家铁路单月货运量正在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前7个月国家铁路货运量的同比增长数据终于由负转正。 国铁集团方面称,当前铁路货运能力持续增强。用好大秦、浩吉、唐呼、瓦日等主要货运通道,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在乌北至将军庙铁路、南疆铁路部分区段成功开行万吨试验列车;同时国铁集团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加强沟通,及时掌握煤炭库存和消耗情况,加强粮食、化肥、石油等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实行运力倾斜,确保运到时限。 国际集装箱联运方面,前7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万列,发送货物122.6万标箱,同比分...
-
近日,一列满载55个40尺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离北京平谷区马坊站,这是7月1日北京地区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以来的第4列中欧班列,目前已运输220个40尺集装箱,商品涵盖家电、建材、鞋服、轮胎、家具、机械等,总货值7800余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欧班列作为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欧班列运输环境稳定,线路平稳,相较于以前的海运方式,全程运输时间要节省50%以上,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北京京平国际陆港运营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亮介绍,“中欧班列顺利实现常态化开行,对北京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了保障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北京海关所属平谷海关建立企业协调专员长效机制,设立了保障专班,持续优化完善中欧班列监管服务,积极推广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保障各个环节作业有序衔接,有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年来,中越班列运输时长显著缩短,通关效率不断提升,成为促进经贸往来的快车道。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年来中越间互联互通日益密切,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今年前7个月3次刷新单月发运量,达到历史性的1922标箱。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18日开启访华行程,双方是否将探讨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合作? 毛宁说,中越班列2017年11月首次开行,开辟了中越物流运输的新通道。近年来,中越班列运输时长显著缩短,通关效率不断提升,枢纽功能持续优化,出入境货物品类显著增长,已成为促进经贸往来的快车道。 毛宁说,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党两国领导人就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我们相信此访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互联互通合作,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继续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来源: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
-
近日,一列装载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由湖南长沙北站始发,经过同江铁路口岸前往莫斯科。当日,同江铁路口岸迎来开行中欧班列一周年,1年间已累计通行中欧班列139列,运送货物1.4万标箱。 同江铁路口岸是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属于国家一类口岸。经该口岸至欧洲腹地的铁路运距较绥芬河铁路口岸缩短809公里,运输时间节省10小时。 “通过同江口岸进出境,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运输效率也大大提高。”中国外运东北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建说,2023年,公司在同江口岸成立办事处。目前服务长沙北、蒲河、新香坊等7家班列平台,累计代理班列96列,共计1.1万标箱。 为服务好中欧班列,同江北站成立工作专班,便于组织空车接运,大大缩短了班列运行周期。同江北站副站长张明吉告诉记者:“我们针对空车不足零散到达、车辆授权不统一的问题,组织车站调车组作业人员重解重编,保证班列有序换装。” 今年5月,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线路穿越三江平原,全长258.25公里,是一条以货运为主、...
-
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组成,是我国最大的中欧班列口岸集群,年通行量占全国总量的3成。目前,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线路已达27条,可通达波兰、德国、比利时、荷兰等14个国家,联通我国长沙、郑州、成都、西安、南京、苏州等 60余个城市。运输货物涵盖电器产品、商品汽车、日用百货、工业机械、金属、农副产品等12大品类。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中欧班列“东通道”年通行量由45列增加到5000列,增幅达110倍,实现连年增长。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余个月缩短为现在的21个月。班列快速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不断提升。2013年满洲里铁路口岸率先启动中欧班列运输业务,2018年绥芬河铁路口岸开通了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在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同江铁路口岸开辟了我国中欧班列运输新通道。各铁路口岸已全面投用“数字口岸”,实现 “无纸化通关”,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先后实施了满洲里站国际货场、滨绥铁路绥芬河...
-
8月16日凌晨,在厦门海关监管下,一列载有110标箱休闲鞋、服装等货物的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国际物流港启程,将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开启欧洲之旅。而在近日,暂停一年半的“安智贸”专列重启,在海沧海关监管下,满载冠捷显示科技公司彩色液晶电视半成品从海沧前场站开出,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发往波兰。 作为全国首条由自贸试验区始发和首条加入中欧“安智贸”项目的国际班列线路,中欧(厦门)班列自2015年8月16日开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16日共开行1335列,载货11.3万标箱,货值达340.2亿元。 从单一线路增至7条运行线路 打通联通欧亚腹地物流通道 开行9年,中欧(厦门)班列立足区位和政策优势,从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运行线路,辐射1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30多个城市,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打通了联通欧亚腹地的国际物流通道。 “作为班列最早运营平台之一,我们很高兴见证了中欧(厦门)班列的不断成长。”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鹭超回顾中欧(厦门)班列发展历程,感受深刻。“一开始,班列装载的...
-
近日,满载着机械配件、家居用品等货物的X8153次中欧班列从陕西省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匈牙利等国家,计划于9月9日左右到达德国曼海姆,全程1.13万公里。这是今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的首趟欧洲方向跨里海、黑海南通道班列,也标志着今年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 今年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持续加强与西安浐灞国际港、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合作,加大中欧班列开行力度,目前已开通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构建起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为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黑海段铁海联运衔接能力,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对原有班列线路进行升级,采用“专线专用”的集装箱船替代黑海公共船期,到达欧盟国家后,将采用自营的机车和车板,提高了中欧班列(西安)欧洲段铁海联运的转运效率。 西安国际港站作为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不断加强运输调度指挥,确保车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