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30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欧班列(西安)作为中国与欧洲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依托其所在的独特地理优势及高效的物流服务,逐步成为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力。6月27日,以“联通欧亚、货达全球”为主题的中欧班列(西安)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推介说明会在乌鲁木齐举办。推介说明会上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国际物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西安)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共赢发展。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集团中国代表处、哈萨克斯坦新能源及汽车产业发展协会、瓦哈维克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数字班列通道建设、汽配全国集结中心、进口牛肉分拨中心等多个领域。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与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促进两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间的互联互动,推动中欧班列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时效,进一步增强内陆地区的开放水平。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与中外运物流西北有限公司、宁波港铁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中欧班列(乌鲁木齐)、中欧班列(...
  • 2024-07-01
    6月24日-27日,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和营销专家工作组会议、中欧班列信息协作专家工作组会议同时在义乌举行,中欧班列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铁路专家参加了会议。据悉,这是新冠疫情后首次线下召开的中欧班列专家工作组会议。 会上,参会各国铁路专家重点围绕中欧班列无纸化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封锁、全程时刻表、后续工作重点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确认了包括义乌—杜伊斯堡在内的第1~3批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初步商定了今后2~3年专家工作组重点工作方向。 2017年10月,中国铁路倡导成立了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下设运输组织和营销、信息协作两个专家工作组,围绕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市场营销、信息协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此次两个专家工作组会议落地义乌,是对义乌中欧班列运营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在会议期间,中欧班列义乌平台运营方,邀请部分参会外国专家参与了6月15日开行的长三角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义乌——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开行情况的沟通交流,畅谈了未来与义乌中欧班列的合作方向。 据悉,义乌平台将以此次...
  • 2024-07-01
    2024年6月28日,一列满载110个标准集装箱白色家电、生活日化用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江苏南京尧化门站开出,驶往目的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标志着南京至伊斯坦布尔中欧班列成功首发。记者了解到,此次开行的南京至伊斯坦布尔中欧班列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先后两次下水通过船运接续,跨越里海、黑海后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该趟班列的成功开行,是江苏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拓展南通道布局的生动实践,将进一步完善江苏中欧班列多元通道体系,助力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继年初首开南京至巴库“跨里海”线路后,此次“跨两海”线路正式开通有力串联起了中亚、里海、黑海等沿线国家和地区,将辐射通达欧洲各国,为对欧经贸往来提供新通道新选择,有效提升班列境外通道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截至目前,南京“跨里海”线路已实现常态化开行,累计发运货物376标箱。 此趟...
  • 2024-07-01
    央视网消息:据交通运输部消息,6月24日—6月30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其中: 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841.5万吨,环比增长1.01%; 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货车通行5299.9万辆,环比下降0.7%; 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7280.7万吨,环比增长7.1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31万标箱,环比下降1.14%; 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2.2万班(其中货运航班4466班,包括国际货运航班2844班,国内货运航班1622班),环比增长1.93%; 邮政快递累计揽收量约32.37亿件,环比下降9.3%;累计投递量约32.55亿件,环比下降8.87%。   来源:央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2024-07-01
    6月29日上午10时,山西运城清涧火车站阳光焦化公司专用线,装载有120个集装箱、共计2658吨优质焦炭的45066次多式联运专列鸣笛驶出,开往江苏常州,标志着山西铁公水联运“一箱到底”物流模式的开启,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再添新助力。     这趟多式联运专列采用铁路、水路及公路联合运输方式进行,从山西清涧站出发后,集装箱在山东梁山北站卸箱,梁山港下水,经水路运输至江苏常州录安洲港,再经公路运抵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个过程中,焦炭可以一箱到底,减少了中途倒装,在实现货物运输零损耗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作为货主方的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任云峰说,“以前我们运焦炭到江苏,要经过至少6次装车、卸车,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耗。现在有了这种多式联运专列,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一箱到底’,实现焦炭零损耗,确保焦炭交付质量。”     这趟多式联运专列在运输过程中,兼顾物流效率与成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作为承运方之...
  • 2024-07-02
    7月1日11时25分,伴随一声清脆汽笛,一列满载家电、服装、建材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北京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缓缓开出,驶向莫斯科。这标志着北京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行模式。 7月1日,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从北京市平谷区发出。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这趟中欧班列名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去年3月发出首班。在试运行基础上,平谷区与北京海关、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协作,研究运行方案、充分准备货源,自今年7月1日起,该中欧班列将以每月至少1班的频次常态化开行。 “这趟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开辟了北京外贸横贯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通道,将服务首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副区长唐朝辉说。 平谷区位于北京东北部,被赋予“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功能定位。近年来,平谷区全力规划建设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国内外物流头部企业加速集聚,大宗商品加速汇聚。 (来源:新华社)...
  • 2024-07-02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铁集团等部门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跨里海沿线国家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改善通道基础设施和通关条件,精心做好货源组织、运输协调、测试班列开行等工作,推动中欧(亚)班列跨里海运输取得重要进展。今年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共开行100余列,同比增长10倍以上。特别是5月份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日均稳定开行一列以上,实现日日开行,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铁集团等部门单位,一是强化与跨里海沿线国家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沿线相关基础设施、简化通关手续、降低运输费用;二是继续组织开行去、回程跨里海中欧(亚)测试班列,稳定常态化运输,为客户企业提供高品质运输服务;三是研究开行铁路班期和里海船期相结合的全程时刻表班列,严格控制运输、换装等各环节作业时间,进一步提高跨里海中欧(亚)班列运输质量和效率,推动跨里海中欧(亚)...
  • 2024-07-02
    6月30日,伴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一列搭载着白色家电和聚氯乙烯的51节集装箱在西宁综合保税区(简称“西宁综保区”)通关后,从西宁市湟中区双寨站缓缓驶出,运送至此次班列目的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这标志着西宁市在持续拓展国际物流体系,打通物流通道上迈出新步伐。     此次(西宁—阿拉木图)中亚班列首发仪式由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海关和青海省商务厅主办。开行中亚班列是西宁畅通青海至中亚陆上交通大走廊,深化西宁与中亚地区经贸交流,在通道建设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举措,班列开行将有利于青藏高原特色优势的农畜产品、生物医药产品、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青字号”产品,迅速高效进入中亚市场,为青海省、西宁市提供新的经济增量。 据悉,此次班列开通以后,西宁综保区将在海关、商务、青藏铁路公司等部门的支持协助下进一步深谋细化、抢抓机遇,加快提升为全省外贸企业产品从货源组织、集装箱调拨、关务通行、集货发车、快速办理入区退税等“一站式”发运保障能力,更好帮助...
  • 2024-07-02
    7月1日上午,随着一声火车汽笛长鸣,一列满载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的货运列车从位于天津西青区的天津国际陆港缓缓驶出,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天津国际陆港首次开行中欧班列,对助力天津进一步提升国际陆路运输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本趟班列共搭载有110个标准集装箱,运输货物1129吨,价值1506万元,将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最终抵达莫斯科,全程行驶约7800多公里,预计15天左右到达目的地。据介绍,天津国际陆港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是河北陆港集团重点建设的京津冀陆港集群枢纽节点,立足构建联通京津冀的高效集疏运物流网络体系,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国际陆路货运新通道。今年5月底专用铁路试车成功后,天津国际陆港强化与铁路、海关等部门协调合作,做好中欧班列货源组织、箱源调配等运营组织工作,保障首发班列顺利开行。 “天津国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为京津冀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物流平台。”天津国际陆港总经理郭春宁表示,开通中欧班列有利于天津连通亚欧大陆的物流通道扩容提升,实现陆海互促互补,不仅为区域外贸...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