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在中国沈阳举办的“俄罗斯制造”展销节期间对记者表示,2025年俄中贸易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水平。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俄贸易额较2023年同期增长1.9%,达到创纪录的2448.19亿美元。 尼基申娜说:“尽管遭受了各种制裁以及我们的敌人试图给我们的贸易制造困难,但我们的发展仍然相当成功,当然,我们期望今年(2025 年——编者按)的贸易额也将超过这些数字。” 展销节已成为俄罗斯产品在中国推广的重要平台。2024年在沈阳、大连、哈尔滨、成都举办了展销会。 来源:中俄资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这座名为“换二十三库”的换装库,高度达23米,长度超过800米,具备一次性实现一列中欧班列整体换装的能力。“每天,我们的工人都要在这里为中欧班列进行‘换鞋’,也就是‘换装’作业。”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货运员谭磊介绍。 为什么要“换鞋”呢? 谭磊解释:中国铁路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标准轨,而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1520毫米的宽轨。由于两国铁路轨距不同,货物在跨境运输时无法直接通行,必须在边境口岸进行换装作业,就是把货物从一种轨距的列车上卸下来,再装载到另一种轨距的列车上。这就如同列车进门要“换鞋”一样,只有这样,列车才能在不同国家的轨道上顺利行驶。 “轰隆轰隆……”室内,一列列装满货物的列车,从阿拉山口站集装箱换装库有序地驶进又驶出。1月20日早晨,伴着机器的轰鸣声与对讲机不时传来的指令声,杨强林熟练地爬上距离地面20多米高的龙门式起重机上,进入驾驶室,开始操作桥吊。只见桥吊伸出黄色的...
-
在陕西西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年货节上,市民焦先生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穿行,不一会儿他的购物车中就装满了各色商品。格鲁吉亚的红酒、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饼干、俄罗斯的果汁和红肠……焦先生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洋年货”。“这些商品品质不错,价格也跟国内产品差不多,过年把这么多国家的商品搬回家汇聚一堂,也是非常有趣的事。让家里的老人、孩子也高兴高兴。”焦先生笑着说。 这次年货节有超过1000万元的进口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走进国门。作为年货节的举办方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和西安浐灞国际港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的助力下,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门到门”年货专列,货品实现了从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到西安的“门到门”运输,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物美价廉的中亚年货。 “2015年,我们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将中亚的食用油、面粉等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回国内。刚开始消费者购买这些来自海外的产品,基本是出于好奇和尝鲜。”西安爱菊粮...
-
22日凌晨,一列满载着50个集装箱亚麻籽进口原料的中欧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通物流园台阁牧站,进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进行落地加工。至此,呼和浩特市首个中欧回程班列保税加工业务成功落地。 1月2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列满载着50个集装箱亚麻籽进口原料的中欧回程班列,进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进行落地加工。 石丽 摄 该班列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发运,途经哈萨克斯坦,由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全程4661公里,总货值54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历时20天抵达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这是该综合保税区为本地企业提供的一种全新“门对门”国际运输服务方式。 2024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深入开拓欧洲和中亚地区市场,增开回程班列力度,保障国际班列高效转运。 数据统计,2024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累计到发中欧、中亚班列49列,完成进出口额7.8亿元。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下属国有平台北兴公司业务部部长杨明星表示,此次中欧回程班列落地加工业务推动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优势与中欧班列高效运输能力完美结合,构筑起一个“双向往来...
-
日前,记者从绥芬河海关获悉,去年我市乃至全省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外贸企业进出口商品数量大幅增长,绥芬河公路口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绥芬河公路口岸过货量达到122.5万吨,同比增长38.7%,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绥芬河海关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慧强国”行动,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监管模式,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动口岸现代化建设,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进出口商品通关时间。根据外贸企业需求和各种进出口商品的特点,绥芬河海关开通了果菜出口“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查验”、“优先查验”等便利化措施,积极推广应用“云签发”模式,简化拟证、出证作业审批环节,实现了属地检验检疫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推动绥芬河公路口岸过货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与此同时,绥芬河市深入实施口岸运力提升行动,加快打造陆上边境型国家口岸物流枢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俄方保持常态化沟通,持续压缩进出口商品、货运车...
-
1月29日8时许,满载着854吨“湾区优选”货物的X8426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广铁集团广州国际港站,向欧洲疾驰而去。这是蛇年农历新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看着满载出发的班列,已经在广州国际港工作4年的95后青年骨干罗梁境说:“班列开行越来越密,集装箱越来越多,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中欧班列正在让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外大市场紧紧连在一起。” X8426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广州国际港站。广铁供图 2024年,广东地区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粤港澳大湾区大小工厂高达数十万家,是全球闻名的轻工产品“加工厂”,电扇、标签纸、陶瓷餐具、汽车配件、打印机等“湾区制造”以高质量和高性价比,受到国际市场青睐。 随着中欧班列“版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中欧班列绿色、稳定、价优、高效的优势,选择了这一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逐年递增,已累计开行超4000列。 广州国际港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物流枢纽,近年来不断完善国际物流...
-
运输货物的车辆往来穿梭,龙门吊抓起集装箱放至待发班列上……1月28日是除夕,万家团圆之际,铁路南京货运中心尧化门站内依然忙碌。傍晚,随着汽笛长鸣,一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发出,满载着货值539.93万美元的生活用品、汽车配件、纺织品等货物,将经满洲里口岸发往莫斯科。 “春节期间,企业货物‘不停发’,南京中欧班列‘不打烊’。”南京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告诉记者,为保障好外贸企业的运输需求,春节期间南京中欧班列坚持保障开行不放松,平均每天开行数超过1列。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悠悠,今见“钢铁驼队”呼啸驰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不断为推动亚欧大陆上的贸易往来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南京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已覆盖远欧、中亚等地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通达国外70多个城市。去年,南京陆续新增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及南京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方向线路,“四向七口岸”通道布局也已基本形成,成为南京融入...
-
石家庄国际陆港5日消息,今年1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开行中欧班列125列,发送标箱15470个,货值达14.32亿元(人民币,下同),货重19.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94%、677%、231%、970%,创历史新高。 作为京津冀最大和唯一实现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的国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坚持春节“不打烊”,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确保能够稳定提供货物订舱、集装箱装卸、报关等服务,保障中欧班列春节期间顺畅开行。 2月5日,一列中欧班列自石家庄国际陆港驶出。 余陈军 摄 据了解,春节假期,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开行中欧班列19列,发送标箱2344个,货重2.84万吨,货值2.63亿元。其中,去程班列7列、回程班列12列,实现“重去重回”双向满载。 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表示,今年1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开通京津冀地区首个中欧班列多品名集拼业务,并在京津冀率先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推动更多“中国制造”“河北特产”高效走出国门。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
-
新年新气象,通关不打烊。今年以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全力保障向西开放国际联运大通道高效畅通,进出口贸易持续向好,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首月完成过货量超150万吨,同比增长超10%,实现新年“开门红”。 航拍阿拉山口站编组场(宋玉龙摄)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持续实施数字化口岸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海关、边检、铁路等联检部门协同配合,通过各环节并联作业,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通关效率保持高位运行,为铁路进出境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阿拉山口铁路部门统计,今年1月,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完成过货量153.3万吨,同比增长12.2%,主要进口商品为矿产品,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 新疆阿拉山口捷安物流有限公司报关员齐帅说:“我们公司主要代理渝新欧、郑新欧班列,今年以来业务量大幅增长,多是农产品和电子产品。班列运输品质和效率不断提升,也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正在进行集装箱换装工作(宋玉龙摄) 为满足口岸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阿拉山口铁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