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809列,同比增长13.7%,进出口集装箱19万标箱,运送货物总重超180万吨。 一季度,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数量总体延续了去年增长趋势,稳步发展态势明显。班列出境搭载货物主要有国产汽车、电脑及配件、工业机器、服饰百货、家用电器等,进境搭载货物主要有化工原料、锯材、汽车零配件、农产品等。 为促进中欧(中亚)班列稳定畅通运行,阿拉山口海关设立中欧班列专门窗口,积极推广“铁路快通”业务模式,大力缩短中欧(中亚)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阿拉山口站全面提升运力,根据生产计划,加强与哈方铁路部门的沟通,为实现运量突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累计达118条,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可到达德国、波兰、匈牙利等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服装百货、电子产品等200余种,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超3.6万列。 来源: 天山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
-
4月5日,一列中欧班列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鸣笛驶出,将历时11天奔赴9300公里外的俄罗斯莫斯科。该趟班列搭载了70吨来自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的鸡肉制品及其他农副产品,并采用冷链集装箱运输,“一柜式”直达客户手中,实现对柜内温度、货品状态等信息的全流程实时监控,全程保障货品质量。这也是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通过徐州中欧班列发出的首批冷链外贸货物,标志着徐州中欧班列综合物流产业链进一步强化,依托淮海国际陆港功能性项目,为本地企业打通外贸新通道,助力企业“破浪出海”。 2023年,淮海国际陆港以铁路货运中心、铁水联运中心为核心载体,支撑徐州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淮海国际陆港供应链服务中心、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项目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在港务区拔地而起。其中,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拥有国际先进的2万立方米高标准冷库和2.3万立方米常温仓,具备全国性、一站式的仓储、干线、配送等专业服务能力。自去...
-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交通与物流系主任贝恩德·诺合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欧班列为位于德国鲁尔区的运输港口城市杜伊斯堡增添活力,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杜伊斯堡经历产业转型后,由钢铁之都转型为运输港口城市。近年来,杜伊斯堡成为中欧班列运行班次最多、运量最大和货值最高的欧洲枢纽之一。 根据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数据,连接中国城市与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运输时间为12至18天,每周约有60列中欧班列抵达杜伊斯堡,班列运载的货物从这里被转运往德国其他港口或欧洲邻国。 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有效扩大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诺合表示,中欧班列带来一种更为平衡的运输方式,转运时间大大少于海运和公路运输,价格又低于空运。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备,快速高效的中欧班列为企业带来商机,也为沿线城市带来丰富货品,促进中国与欧洲更好地互联互通。 诺合说,中欧班列作为运输方式和贸易载体,为沿线国家运送中国优质商品的同时,还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城市的物流仓储行业发展、就...
-
今年是中欧班列(合肥)奔跑的第十个年头。日前,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内,工作人员刚完成一列中欧班列(合肥)的发运工作,2列载有轿车成套散件和螺栓等货品,分别经阿拉山口前往哈萨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和经二连浩特到俄罗斯港口吉洪诺沃。 从开行之初一个月1-2列到现在平均每天2列,中欧班列(合肥)开行总量不断攀升,如今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货物的集散地。从去程的“合肥产”“安徽造”的汽车、光伏储能、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产品,到回程的俄罗斯木材,德国的咖啡炒焙机、铰链、玻璃纤维软管等,货品越来越丰富。 天气渐暖,万物生机。2月底,总投资约10亿元的合肥国际陆港(二期)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合肥国际陆港是合肥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对合肥全面融入全国物流大循环,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开工的合肥国际陆港(二期)项目是合肥国际陆港(一期)的延伸,项目规划多式联运区、保税物流区、海关监管区、仓储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 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