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港与中欧班列:打造海洋经济与路桥经济的全球综合交通枢纽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中国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拥有稀缺的深水航道,可停靠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连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是国际海运网络的核心枢纽,背靠长三角这一中国制造业核心区,货源充足。
中欧班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运输时间约为海运的1/3(海运约40-50天,班列约15-20天)。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小,时效稳定性高于海运。运费高于海运,约为空运的1/5。主要有西、中、东三条通道,其中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新疆)出境的线路最为繁忙。
宁波舟山港与中欧班列的核心关系在于 “海铁联运” 。这种模式将两者的优势完美结合:货物从全球各地(如日、韩、东南亚)通过海运抵达宁波舟山港 → 在港区内的铁路场站直接换装至火车 → 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欧洲各地。
传统上,宁波舟山港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及长江流域。通过中欧班列,其腹地向内陆乃至中亚、欧洲延伸。它不再是海运的终点,而是变成了一个连接东西方的国际中转枢纽。对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的货物,如果想以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的方式到达欧洲,“宁波舟山港中转 + 中欧班列” 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黄金通道”。这增强了宁波港对国际中转货源的吸引力。宁波舟山港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骨干。两者的衔接,实现了 “一带”与“一路”的无缝连接,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实践。在全球动荡的时代,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海铁联运提供了多元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减少了单一依赖海运可能带来的港口拥堵、运价波动等风险,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宁波已开通至中亚、俄罗斯以及中东欧国家(如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线路,并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营。宁波舟山港集团建设了专用的海铁联运铁路场站,实现了港口功能前移,货物“下船即上车”,极大提升了转运效率。宁波海铁联运业务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港口前列,其中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箱量增长迅速,已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宁波还与浙江省内的“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始发)紧密合作,将宁波的港口优势与义乌的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优势相结合。
宁波舟山港与中欧班列的结合,是“海洋经济”与“陆桥经济”的完美融合。对宁波舟山港而言,它从“东方大港”升级为 “全球综合交通枢纽” ,竞争力得到质的飞跃。对中欧班列而言,它获得了来自全球的稳定货源,班列开行频率和满载率得到保障,生命力更加旺盛。对全球客户而言,他们获得了一个在成本、时效、稳定性之间取得绝佳平衡的物流新选择。
这种“港口+班列”的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物流格局,是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