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3000列
盛夏的西安浐灞国际港,集装箱鳞次栉比,汽笛声声。走进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装卸车往来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现场一片繁忙。7月4日上午,满载日用百货、陶瓷制品、聚酯切片等货品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程,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累计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3000列大关。
这壮阔物流图景的背后,是中哈“双枢纽”跨境协作的坚实落地。6月10日,占地147亩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与本土场站高效联动,标志着两地共建的“枢纽对枢纽”物流模式全面落地。“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西安国际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向记者介绍。2024年,西安深度参与跨里海走廊建设,其班列运量已占全国总量的50%。18条国际干线在此交织,一张横贯欧亚、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加速织就。
西安市商务局自贸综合信息处处长王睿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今年前5个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增速9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功不可没——年内已培育35项创新案例,涵盖数字经济、跨境融资等多个前沿领域。制度型开放红利,叠加“自贸+综保+口岸”平台优势,让西安在开放中跑出“加速度”。
该班列班组聚焦“客户为先,服务为本”的核心理念,创新推行“一人对接、一线服务、一站解决”运行机制,通过前移服务关口、打通流程堵点,建立覆盖平台操作、箱源协调到运输盯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及时响应与精准服务高效衔接,打造出“有温度、有效率、有口碑”的现代铁路物流服务品牌。
此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持续深化,哈萨克斯坦发往西安国际港的饲料小麦粉近10万吨、面粉和小麦超1万吨、食用油1万余吨。6月10日,占地147亩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在阿拉木图市正式投入运营,与位于西安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互联互通,正式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阿拉木图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更成为这一循环的“加速器”。
此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持续深化,哈萨克斯坦发往西安国际港的饲料小麦粉近10万吨、面粉和小麦超1万吨、食用油1万余吨。6月10日,占地147亩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在阿拉木图市正式投入运营,与位于西安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互联互通,正式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阿拉木图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更成为这一循环的“加速器”。
这正是“三位一体”跨国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依托哈萨克斯坦北哈州、阿拉山口综保区及西安浐灞国际港建成三大园区,爱菊打造出“从种子到筷子”的粮食产业链闭环。中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当地农产品借力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走入中国家庭,形成惠及两国民生的“双向循环”。
截至目前,依托该码头已顺利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国际货运班列19列,累计承运货物908车。随着枢纽联动效应逐步释放,中哈“枢纽对枢纽”物流模式预计每月中欧班列贸易量将超15列,高效串联两地产业链供应链,为深化中哈经贸合作、畅通中欧班列西通道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西安铁路局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提升班列开行品质,为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运能保障。
(转自 中新网与央广网 官网)